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24日 星期日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佛學講座> 金光明寺佛學講座 從佛教建築藝術理解生活修行

佛學講座

字級

金光明寺佛學講座 從佛教建築藝術理解生活修行

【人間社 劉婉萍 新北報導】 2025-06-09
佛光山金光明寺於6月7日舉辦佛學講座,禮請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,以「佛教建築藝術與生活修行」為主題,透過古今國內外佛教建築圖片,領眾探究藝術美學內涵,體悟佛法義理。將貼近日常的佛教建築,以淺顯易懂的講說,拉近生活與修行的距離。線上及現場近800人聆聽受益。

金光明寺住持有果法師引言表示,慧知法師能將佛教建築藝術與生活修行結合,實在是人間佛教的體現。看似硬體的建築,背後卻蘊含著無限的佛法意涵。

慧知法師一開始介紹陜西省的法門寺,說明其寺塔因地震、水患等因素,應聲傾倒後,地宮卻因應而生。可說是一聲傾倒,卻帶來「半唐盛世映在眼簾」。體悟:世間眼前見到的「失」,在不同的時間卻見到「得」。所以要放大空間,拉長時間去看事情,沒有好、沒有壞,因為生滅之間有無窮盡的變化。

法師以佛陀紀念館四十八座地宮為例,道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呈現的是無窮盡的時間觀理念,並透過珍寶入地宮法會,體會出百年後想看到什麼?現在就要放什麼!如同修行,未來我們希望能往生善道,此時就需放善的種子,每一時每一刻的念頭,都會如珍寶般放入自己的地宮。法師再以敦煌西千佛洞11窟來闡說,讓我們明白累積過去的失敗成為現在的資糧,未來的成功是現在資糧的累積。這是橫跨三世充滿希望連續性的時間觀。

法師環視金光明寺大殿,舉出兩旁八幅手工槌打的銅製成道壁畫,道出佛教建築經常透過雕刻、彩繪等藝術創作,體現佛教經典的意涵,寺院的價值,就在典藏當代的文化藝術。除此,法師再舉大師出家所在的棲霞山,既有莊嚴雄偉的千佛嶺,又有柔美秀麗的明鏡湖。從中領略到「天地一心」「千載一時,一時千載」的深義。

法師再以印尼婆羅浮屠、斯里蘭卡加爾寺三佛石窟、泰國可秦王朝之馬哈泰寺與班頓寺、日本大報恩寺等,來說明佛教建築,在佛陀時代,就有房舍式及石窟式的建築存在,而佛教東傳的過程,除了保有歷史脈絡,也注入當地特色。其中體現了佛教包容並序的性格,展現空性思想。在世界佛教建築的變化中,亦彰顯出不二思想。

佛教建築發展,隨時間、空間而不斷的變化,舉凡佛陀紀念館的光照大千、龍門石窟盧遮那佛佛首上的水波紋、印度佛窟及敦煌三世三千佛等,為的是接引大眾,藉由參觀的當下能福慧增長。最後法師期勉大家來寺院參加八關齋戒、讀書會、誦經拜佛、禪修念佛,學習讓自己的生命寬廣自在,透過智慧、轉念,通達事事無礙的境界。

青年王淯聖回饋,以前的佛寺以佛陀為主要空間,因大師發願讓大眾能進寺院修行,而增加信眾的空間。金光明寺大殿寬廣,不僅蘊含大師的慈悲,更融入佛教的平等觀。黃怜冠談到京都源光庵的頓悟與迷惘之窗令她印象深刻,體悟到人生看出去的光景是一樣的,我們要跳脫生命歷程中生老死病的框架,外面的世界即是我們的世外桃源。周輝鴻讚嘆慧知法師是優秀的青年僧,法師藉由圖片詳細說明佛教建築藝術,精闢的講說勝讀萬卷書,令人受益良多。
12345678910第1 / 202頁
追蹤我們